父母應該多忽略自己的孩子
Length: • 1 min
Annotated by Jimmy Su
Guest Essay
![](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24/09/15/opinion/15saxbeNEW/15saxbeNEW-articleLarge.jpg?quality=75&auto=webp&disable=upscale)
By Darby Saxbe
Saxbe 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南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研究為人父母的神經生物適應性。
我最近和一位名叫 Barry Hewlett 的人類學家談過,他研究中非狩獵-採集社會中的兒童養育問題。他向我解釋說,在那些社會中,孩子花很多時間和父母在一起 - 他們整天跟在父母身邊,經常幫忙做一些工作,例如覓食 - 但他們很少成為父母關注的主要對象。有時無聊,有時投入,這些孩子花很多時間觀察大人做大人的事。
當代工業化社會中的父母通常採取相反的方式。在我們不工作的寶貴時間裡,我們把孩子放在我們關注的中心,有意識地讓他們參與和娛樂他們。我們開車帶他們去體育練習和音樂課,在那裡他們受到大人的觀察和監督,而不是相反。我們重視「有質量的時間」而非時間的數量。當我們不得不拖著孩子一起處理無聊的成人事務時,我們會感到內疚。
與 Hewlett 教授所描述的養育方式相比,這種密集且經常瘋狂的養育方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上個月,當我讀到來自外科醫師 Vivek Murthy 的建議時,我發現自己想到了那些狩獵采集者。造成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經常忽略我們的孩子。
現代的養育方式不只讓大人疲憊不堪,它也是建立在兒童茁壯成長所需的假設之上,而這些假設並未獲得我們過去進化過程中的證據支持。在人類歷史的大部份時間裡,人們都有很多小孩,而且孩子們都混在跨代的社會群體中,沒有受到嚴密的監督。一般的良性疏忽日間托兒所,可能比起獨自與疼愛他們的父母共度一天的孩子,更接近歷史上的托兒經驗。
當然,育兒方式古已有之並不代表它就是好的。但是,人類在地球上有 90% 的時間都是以狩獵-採集為生,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都在進化,以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狩獵-採集文化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關於孩子是如何開始學習的。
從這些狩獵采集者身上得到啟發的養育方式會堅持,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 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 - 就是繼續我們自己的生活,帶著我們的孩子一起走。您可以稱之為「有心無力的管教」。
兒童不僅能從直接的指導中學習,還能從觀察和模範周遭其他人的行為中學習,無論是覓食莓果、更換輪胎,或是在一天的工作後與朋友們一起休息。從年幼時開始,這種觀察就能讓兒童為成年做好準備。
更重要的是,跟著大人走能讓孩子學會忍受無聊,從而培養耐心、機智和創造力。有來自神經科學,靜止的大腦不是閒置的大腦。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當心靈被晾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時,它會變得忙碌起來 - 尤其是,它傾向於思考其他人的想法。如果您想要養育出有同理心、有想像力、能想出如何自娛自樂的孩子,就不要讓他們的大腦太忙碌。
讓孩子感到無聊的絕佳方法,就是帶他們到年長親戚家,強迫他們聆聽長篇大論,談論他們不認識的家人。去郵局或銀行的日常旅行也可以創造寶貴的無聊機會。
在這樣的旅行中,把孩子的螢幕留在家裡會加深有用的乏味感。這也迫使父母建立對孩子大吵大鬧的容忍度,這是家長管教不足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往往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參與「有趣」的活動,引誘他們遠離螢幕。但是透過教導孩子渴求持續的外部刺激和娛樂,密集式的養育方式實際上可能會加重對螢幕的依賴。
可以肯定的是,當孩子不高興、遇到危險或需要指導時,家長可以也應該出手相助。但這正是重點所在:只有在很多時候忽略孩子,我們才能節省必要的精力,在他們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注。
近年來,有許多人對所謂的直升機父母和他們無望的溺愛子女的行為責罵不已。但我們很少談到家長應該怎麼做。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我們會讓孩子們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在戶外自由馳騁。1990 年代,我還是俄亥俄州小鎮上的孩子,我和兄弟們在屋後的小溪裡玩了好幾個小時,有很多時間可以玩得很開心、很無聊。然而,當這種「自由放縱」的經驗無法實現時,有心無力的管教就成了下一個最佳選擇。
這種方法的形式不只是在無聊的差事上帶著孩子,也可以在工作、社交或運動時帶著孩子。有一天我在健身房,一位父親帶著他 4 歲的兒子來健身。他們倆在教練的教導下輪流做武術動作。沒輪到他的時候,4 歲的兒子就在健身房裡亂竄,累了就趴在墊子上看爸爸練踢腿。觀察這孩子,他的大眼睛吸收了大量的社會資訊,我想到那些說因為忙於照顧孩子而沒有時間運動的父母。
與此同時,我想到所有禁止小孩子進入的健身房。即使養育子女的工作愈來愈密集,公共場所,尤其是美國的公共場所,似乎愈來愈不歡迎兒童的存在。我寫博士論文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我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裡與我蹣跚學步的孩子一起寫的,那家咖啡店有一個迷你遊戲區,裡面有堆疊玩具、木板書,還有可以停放嬰兒車的空間。那家咖啡館現在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更時尚的咖啡館,在那裡很難想像到一個流浪的塑膠玩具,更別提一個肆意搗亂的兩歲小孩了。
在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父母可以更輕鬆,因為您可以在遊樂場旁邊找到啤酒花園和小吃店;在丹麥,父母通常會將嬰兒車停在咖啡館外,同時進行社交活動。在這些地方,您可以放鬆心情,與朋友閒聊,而孩子則在一旁嬉戲玩耍 - 這提醒我們,當我們享受因共同投入照顧而產生的社會信任時,養育子女是多麼的容易。
換句話說,養育不足需要結構性的改變,而不只是我們認為可以減輕父母壓力的明顯改變,例如家庭假和有薪托兒。這也需要社會恢復對兒童在公共場所的容忍度,儘管他們可能會令人厭煩和分心,並創造安全的環境,讓受到輕微監督的兒童可以自由活動。在一個將孩童視為公益的社會中,我們會集體關注所有的孩童,這也讓我們不再需要對自己的孩童頤指氣使。
Darby Saxbe (@darbysaxbe) 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南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正在撰寫一本關於父性如何改變男性的書。
致編輯。我們想聽聽您對這篇文章或任何文章的看法。以下是一些 。這是我們的電子郵件:letters@nytimes.com..
Follow the New York Times Opinion section on Facebook、Instagram, TikTok、WhatsApp、XTh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