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化人——

李娟。

今年热播的《我的阿勒泰》原作者,被网友亲切称呼为“娟姨”。

董宇辉。

喜欢苏东坡,喜欢引用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能够在直播间里脱口而出:“天体行星是浪漫,三餐四季也是浪漫;山川湖泊是浪漫,柴米油盐也是浪漫。”

两个人的相遇,本以为是最适配的组合。

没想到却带来今年最出圈的一场尬聊。

直播中,董宇辉用排比小作文夸李娟:

“很多人喜欢你的欲言又止,喜欢你的纠结,喜欢你的犹豫,喜欢你的过度思虑和自我否定......”

李娟此刻的眼神里闪过了许多问号,但又不好保持沉默,最后只能尴尬回应:

“谢谢,真是一坨巨大的......赞美。”

网友认真数了数——

两个小时的直播,李娟七次想结束谈话。

当然。

事后李娟做出了回应,说她对董宇辉的印象很美好,“一坨”只是四川人习惯用词,让大家不要借题发挥。

出于好奇,Sir也看完了整场直播。

翻车了?

其实并不是全程都那么尬,但也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这并不能都怪董宇辉。

问题是——

我们今天的文化类访谈,怎么收缩到了这个程度?

01

尬聊,还是因为直播流程

抛开内容输出。

如果从商业角度看,董宇辉和李娟的这场直播相当成功——

观看人次30万,图书销量17万册。

放哪个平台都算顶流了吧。

但问题是。

一场直播带货,和一场高质量的文化访谈,很难同时实现。

尤其是对于李娟这样不太熟悉直播流程的嘉宾来说。

哪怕,团队精心选择了地点,在天山脚下,氛围感拉满。

董宇辉也在努力淡化带货的色彩,说是“找娟姨聊聊”。

但整个谈话,无形中是要往某个方向引导的。

比如直播开始,一只小松鼠乱入,这本来是一个让嘉宾松弛的好机会。

但或许是直播议程不允许,李娟没有接触小松鼠,只是摄影师给了特写。

而对董宇辉来说,让他逐渐乱了节奏的原因是——

那套驾轻就熟的“小作文”输出,遇冷了。

李娟不仅不接茬,还见招拆招。

比如董宇辉总想从李娟的经历中提炼出一些闪光点:

“所有的矛盾缺点,背后都有一束人性的光,那就是善良。”

“谢谢娟姨的挣扎。”

而李娟好像只能尬笑。

在比如说,李娟没有结婚,独居生活,被不少网友奉为是“财富自由、精神富足”的标杆。

董宇辉呢,也想顺着“民意”夸夸娟姨:

“宁要高质量的独居,不要低质量陪伴。”

怎么样,这句话今天网上很多人都想要点赞对吧。

其实董宇辉说的一点问题没有。

只不过让他意外的是,李娟比他想象的更加“特立独行”,她居然反驳了这种观点:

哪怕再恶劣的关系

你和一个很差劲的人在一起

很痛苦

但这种痛苦能让你保持

某种冷静

某种清醒

也是一种力量的滋长

李娟是故意要拆台吗?

其实也不是。

从她的另一场直播你也能窥见端倪——

刚说了几句人生感悟,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她却吐槽自己在说鸡汤。

你过得再好

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好

还是鸡汤 哈哈

李娟警惕鸡汤。

所以当董宇辉用小作文的形式,表达对她的赞美的时候,她没有欣然接过来,喝下去。

她还想保留更多一点的——真。

比起一些“金句”和“思想升华”。

李娟更想来谈一些并不高大上的真实。

而这,反过来又让董宇辉一下接不住了。

比如,董宇辉说自己小时候不自信,被起外号大头娃娃,李娟很自然地接了一句:哈哈,你现在也是呀!

董宇辉一边听一边埋头记笔记。

李娟吐槽:又不是开会,你记啥呢?

董宇辉这个时候已经紧绷了起来,无奈表示,这只是自己的个人习惯,记个笔记都不行吗?

李娟意识到自己一句玩笑可能冒犯了对方,又连忙道歉。

这个时候,对话就已经陷入尴尬了。

两个人在对话中的磕碰,来自于彼此相反的方向——

董宇辉想往上起调门。

输出一个,精神丰盈而自由,能将偏僻的阿勒泰变成诗和远方的文艺女神李娟。

但李娟却往下贴近土壤。

展示出平凡的一面,也会充满纠结和痛苦,人生不是鸡汤,更不是爽文。

是的。

生活是不确定性。

但直播流程,需要确定性——

共鸣,感悟,相信,下单。

在这种确定的流程中,其实已经预设了嘉宾的发挥,只不过没想到的是,李娟较真了。

02

只有捧,谈不出真东西

李娟说自己是一个并不善于交际的人。

她在这场直播中的表现,有点让人联想起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内向怯生的李文秀。

她似乎不太懂得应付这样的场面。

同样是来直播间卖书,余华面对董宇辉的激情安利、提炼解读《活着》。

他直接:对对对,宇辉讲《活着》比我好。

董宇辉问余华:《活着》是说到最后,人跟苦难和解了吗?

余华笑着说:对,就是这样。

其实吧,在这种场合下还真是这样。

对就完了。

因为这是一场直播。

本身就不具备进行深度探究的空间,作家过来,也就是热热场子。

那么,回到李娟。

不是她不想聊,恰恰是她还指望聊出点实在的话来。

只不过没遇到合适的契机。

在之前一场凤凰网的直播,她其实就聊得很深入、很尽兴。

主持人是凤凰网读书频道的主编,也是李娟多年的书粉,她俩很早就认识。

提问也是紧跟潮流,结合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引导作家给出鲜明的态度。

主持人魏冰心:你明明没有姨味,为什么要叫自己娟姨?

李娟回答:

少女化是件挺可怕的事

执着于自己的青春和容貌

真的很可怕

所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姨

是一个能够正常面对衰老的人

这场直播是在《我的阿勒泰》结局后,来看的人多数是粉丝。

但面对这么多剧粉。

李娟却相当冒犯地说:很讨厌《我的阿勒泰》。

主持人脸都僵了。

李娟还要继续说——

讨厌《我的阿勒泰》,是讨厌当时写作中的算计心,写的每一句话都太在意、太精准预判读者的反应了。

这是一场没有彩虹屁和正能量的访谈。

但很多网友依然感受到——

被李娟的真性情治愈了。

一个高质量的采访,不能只是上价值、正能量。

而是要挖掘出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隐秘的角落”。

而空对空的对话呢?

大概就是,一来二去之后,很难不让气氛陷入尴尬吧。

03

高质量的文化访谈,都去哪了

Sir想起了一个余华分享的故事。

80年代,他给文学杂志投稿,主编一看,哟,惊为天人。

但距离发表,只剩下一个难处——在我们的国家,不可能有这么阴暗的事情。

于是余华用了一天,去把结尾改光明了。

而今天呢,好像事事处处,都要安上一条光明的尾巴

一个人,一段经历,本身的感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一定要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输出。

董宇辉比起其他卖货直播间,质量还是相对较高的。

好词佳句信手拈来。

这用在一个玉米,一块牛排上,或许是加分项。

但这种好词好句,放到和作家的对谈中,就不再是加分,成了限制交流的天花板。

当然,不是说董宇辉不能采访作家,也不是说他今后一定不能发挥好。

而是今天一想到文化推广,知名作家也好,地方文旅也好,好像就没有别的更好的渠道了。

有的网友说。

最适合采访李娟的,不是董宇辉,而是许知远。

对啊。

今天我们还能看得津津有味的访谈节目,只剩下窦文涛的《圆桌派》和许知远的《十三邀》了。

但它们,也做到第八年了。

这么长时间过去,能玩的转文化领域的,好像还是只有老一辈人。

这两年,也有一些文学综艺。

《文学的日常》。

回到作家的故乡,探讨作品和乡土的爱恨联结。

《我在岛屿读书》。

作家聚在一起读书,随性分享对文学的感悟。

但能让你激情转发的金句和名场面呢?

好像越来越少了。

余华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写作不是为了理想,而是为了不给人看牙”的段子,来自1998年的线下文学论坛。

前面说到的改结尾小故事,来自四年前贾樟柯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莫言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接受过的采访根本数不完。

但最能释放出他个性的。

仍然是20多年前的《周二不读书》。

一个敢问。

一个敢说。

50多分钟一气呵成,毫不冷场,句句经典。

蔡康永问:

你有一篇小说被杂志社退稿了,还是成名之后,到底怎么回事呢?

莫言不紧不慢。

先是对同行一顿直言不讳的批评——

那些军旅小说,今天打完仗,明天就出稿,各种模仿苏联,太肤浅了。

莫言的作品,不歌颂英雄主义。

而是着眼于战争本身的荒诞。

我觉得世界上很多变成了英雄的人,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英雄素质,而很多具有英雄素质的人,可能一上战场,就被一枪打死了,那他就是窝囊而不是英雄;而恰好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一枪正好打掉了敌人的一架飞机,于是他变成了英雄,这跟传统的这种军事文学有很大的差别。

多年以后,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央视采访。

这时的问题,标准到像在参加语文考试——

您的获奖,会带来文学土壤的改变吗?

您如何评价当下的文学氛围呢?

您觉得文学如何影响社会进程?

......

面对这些缺乏创造力的提问,莫言的妙语连珠也毫无用武之地,只好硬着头皮,配合客套。

直到记者问出最后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反而就激发出莫言的真性情。

两年前。

莫言跟B站合作一个视频。

其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

不要被大风吹倒。

从尖锐犀利的真性情、真批评,到尽力保持一点真实的有趣,对时代一些委婉的回应。

再到今天——

主打一个,谁听了都高兴的温暖、励志、正能量。

在镜头前。

顶级作家的语气变化,或许也代表了环境的变化,和我们对真实的接受程度。

就像当年的余华,只是把阴暗的结尾改成光明,他说要全篇改,对方还不让。

但再后来。

好像是从立意上,就得强调正能量。

再再后来。

是删掉核心剧情,核心人物。

最后,彻底面目全非,作者都认不出自己的作品。

于是。

我们假装还热爱文化。

挤在卖货直播间里,听着堆砌辞藻的安利,逢场作戏地尬聊。

仿佛激情下单了,今天就又拥有诗和远方了。

我们假装还关心社会。

但一到了公开发言中,好像又被内置了某种人工智能芯片,自动把语言调整成乖乖就范的论调......

文化类访谈,终究要变成千篇一律。

这个时候,也许尬聊都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精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对不起,你们又误解了猴哥

丑闻爆发后,还嗑他们的糖就太恶心了

热搜再怎么吵,她还是死了,不是吗

周星驰,这波降维打击了

网红博出位,上了全球热搜

王一博这次不能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