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讀後心得:四個跟日常生活相關的想法
Length: • 1 min
Annotated by Alex
在 2022 年 4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挑戰了一本我們都認為很難讀的書《反脆弱》,想聽讀書會對談可以收聽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EP.163」。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了一年多才讀完,堪稱讀了「最久」的一本書。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的筆記整理。
這本書在說什麼?
《反脆弱》的作者是以《黑天鵝效應》打響名號的思想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他專門探討不確定性、機率和知識的相關問題。這本書談的是我們要如何面對「不確定性」的事件,不僅讓自己避免損失,而且還可以從不確定性當中獲利。
作者認為「脆弱」的相反詞並不是堅固,而是「反脆弱」。脆弱的東西就像是一顆玻璃球,如果掉到地上就會破碎。堅固的東西就像是一顆鐵球,即使掉到地上也不會有任何損傷。反脆弱的東西就像是一顆彈力球,掉到地上之後不會碎裂,也不會停在原地,而是快速地反彈回來。脆弱的東西因為外力而受到傷害,反脆弱的東西因為外力而得到好處。
這本書談論的範圍非常廣泛,大至國家的政策和金融市場的機制,小到個人理財、醫療和職涯上面的決策跟判斷。我覺得這本書的觀點很值得一讀,它會刷新我們以往對於做出決策的認知,也讓我們知道該怎麼樣準備好自己,以便面對這個充滿未知數和不確定性的世界。
以下我延伸一些跟我們日常生活比較相關的四個想法。
1.喜愛錯誤是一種反脆弱
如果你想要變得具有反脆弱性,那就要將自己放置在一種「喜愛錯誤」的狀況,方法是犯下不計其數的小錯誤,接受小小的傷害,然後從中找到成長和變強的方式。
作者提到:「我認為輸家的特徵是在犯錯之後,不懂得內省、從錯誤中學習、覺得難堪、產生防衛之心,並且試著解釋為何他會犯下錯誤,而不是以新的資訊來豐富自己,然後邁開步子往前走。」他認為這種人往往認為自己是某個大陰謀、壞老闆、或者壞天氣的「受害者」。
對我而言,像是部落格和社群經營的 A/B 測試,就是喜愛錯誤的一種方式。每次都從小地方開始測試,假設兩種不同的發文模式,兩種一定有一個比較失敗的,而另一個是成功的。每一次的小錯誤跟失敗,不至於毀滅整個事業,但是把得到的好處累積起來,卻讓整個事業變得更強健。個體的脆弱,卻造成整體的強健。
2.個人品牌是一種反脆弱
在這個科技快速變遷的年代,各種商業模式快速地推陳出新,如果只是單方面聽從別人的建議,走著跟大家一樣的路的人,是最「脆弱」的一群。也就是說,那些一旦進入大公司或政府部門,就希望靠這個鐵飯碗度過餘生的人,若遭遇不可預期的意外時(裁員、產業沒落),往往很難重新復原或振作。
這讓我想到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個人品牌」,我認為也屬於一種反脆弱。我們可以想想看,如果一般人遇到詐騙或家暴的情形,肯定是受到極大傷害,需要許多時間才能從傷痛中恢復。但是你有想過,遇到這些傷害之後,反而能從中獲利的情況嗎?
像是分享醫學科普的 YouTuber 蒼藍鴿把自己遭受詐騙的經過拍成影片,獲得極高的關注和討論。分享棒球資訊的 YouTuber 台南 Josh 則把自己被前妻家暴的經驗拍成影片,勇敢地吐露那段不堪的往事。他們分享這些親身遭遇的傷害,不但獲得了表面上的流量,還在無形中幫助了很多擁有類似經驗卻不敢告訴身邊親友的人,避免他們遭受類似的傷害。他們把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傷害轉換成了好的利益。
3.創意工作是一種反脆弱
我們一般會覺得一個安穩的工作,或許是最安全的職涯選擇。可是反脆弱的概念告訴我們,愈是安穩的工作,反而愈有可能顯得「脆弱」。尤其近年來 AI 和電腦演算法突飛猛進,有愈來愈多傳統認為安穩的工作,都逐漸被電腦給取代。
根據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最容易被 AI 取代的職業有:電話客服人員、快遞和外賣員、會計師、零售業者、貨運和計程車司機...等,都是屬於能夠高度 SOP 化或者單純仰賴勞力的工作類型。如果一項工作能夠被簡單地歸納成一定的流程,那就愈有可能被取代,在未來就顯得愈脆弱。
那麼有哪一些工作具有反脆弱性的?我認為是需要創造力的創意型工作。像是作家、設計師、影劇導演、心理醫生、律師等職業,都是需要高度創造力,或者要和別人進行深度複雜的溝通的職業。面對 AI 的不斷演化,我們要避免投入到過度 SOP 化的行業,反而要思考有哪些行業會因為這種發展而受益。
4.懂得閱讀是一種反脆弱
書中對於「透過閱讀來自學」有一個值得參考的觀點。如果我們對一本書或某個主題感到厭煩,我們可以換另一本書或另一個主題。但是,不要因為這樣而整個放棄閱讀。意思就是,我們願意承受偶爾讀到爛書的風險,但是當我們接觸到一本好書時,這本好書帶來的效益會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作者認為讀書是「普通大眾反脆弱」的方式。因為懂得透過閱讀來學習的人,知道如何找到好的書籍去補足自己的知識缺口,學習自己不足的技能。其次,他們會對符合自己個性化的領域去加強,同一本書讓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收穫。
所以掌握閱讀方法的人(我認為更廣泛一點的定義是懂得吸收不同媒介資訊的人,不僅限於書),當他們遭受打擊或挫折時,比較容易找到復原或改善的方式,甚至從以前讀過的書中找到轉化劣勢為優勢的方法,從打擊或挫折當中得到更多的好處。
後記:值得閱讀的難懂的書
這篇文章提到的觀念,遠不及書中高濃度的思想含量。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塔雷伯的書都不太好讀,像是這本《反脆弱》和我以前分享過的另一本《隨機騙局》,都屬於有一點「超越我自身程度、比較難讀懂的好書」。
他的用字遣詞跟舉例的深度,都不是簡單好懂的那種,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感覺讀的速度很慢是正常的。可是我認為這無損它們的價值,因為塔雷伯在思想上帶給我的衝擊,是難以用有形的價值去衡量的。如果你願意挑戰一下自己的閱讀程度,我相信這本書可以帶給你充足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