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試試看這樣安排專注時間,3 個改變讓時間一到就有專注力
Length: • 1 min
Annotated by Mr. Curiosity
設定每天的專注時間,推進一件重要的任務,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為什麼這樣安排出來的時間,卻往往無法真正的專注呢?如果你也有類似困擾,可以搭配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 3 個技巧來解決。
我們都希望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任務上,但是,有時候我們規劃了一些時間,但是時間到了卻還是三心兩意、拖延分心,無法真正的專注。又有些時候則是我們工作生活上的雜事太多,感覺時間都被切割得很零碎,最後這些零散時間也往往在忙亂或偷閒中渡過。
我們甚至也試過很多「專注工具」,但無論是限制自己上網,還是聽專注音樂,卻都不一定能夠真正保護好專注時間,還是很容易分心、拖延或陷入忙亂狀態。
我們當然也知道「保護專注時間」的重要,問題是「安排時間」跟「專注」好像是兩件事情,有沒有什麼樣具體的技巧,可以讓我們真正保護每天有限的專注時間呢?
無論是你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專注在重要工作上,還是你希望可以每天都掌控一點點有限的專注時間來推進自己的斜槓,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保護自己專注時間,並讓自己在這些時間可以保持專注的幾個技巧。
1. 專注前,要先完成準備步驟。專注時,要立即進入核心。
可以讓我們專注去完成一個任務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但是,如果一個任務要「從零開始」,卻往往是難以進入專注狀態的。所以,我們第一個要避免的錯誤,就是在專注時間中從零開始做一個任務。
反過來說,我們應該讓任務在進入專注時間之前,已經是準備好可以專注進入重要核心部分的狀態,這樣專注時間才會真正實現。
例如我打算利用每天固定的時間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假設我設定在晚上8點,但我到了晚上8點時,連文章的題目都還沒確定?或是也沒有準備好大綱?還缺少一些關鍵的案例與資料?試想看看,這時候要分心找資料,要游移不定的想題目,還有辦法進入專注的狀態嗎?
反過來說,我可以先利用其他零碎的時間來完成這些「準備步驟」。
先利用空檔設定題目、完成大綱、找到一些基本資料,這時候到了晚上 8 點,我的寫作任務已經準備要進入「最核心的寫作」部份了,這樣我就真的可以專注在寫作上。(延伸閱讀:[卡片盒筆記法-1] 建立相對無壓力、高產出寫作流程的 4 個步驟)
2. 確認自己在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才能保持專注。
上述的問題在於,我們很可能只是安排了專注時間,但是任務到底要做什麼?卻等到專注時間才開始想,「東想西想」是最容易讓人分心、拖延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安排了時間依然無法專注,可能的原因之一。
這時候可能延伸第二個問題,我們希望自己有更多專注時間,但要在專注時間產出什麼具體成果卻很模糊,這樣一來,有可能我們連自己要專注去完成什麼都不知道,又如何有效地專注呢?
例如在生活中有孩子的父母,可能意識到專注在親子時間的重要,或許設定了一些想要專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但在這些時間中我們卻很容易放不下那些自己的工作、興趣,忍不住開始拿起手機看個郵件、滑個資訊。甚至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專注時間中,大人小孩一起分心,最後無法創造優質的親子時間。
反過來說,或許我們可以設定一些親子時間明確要產出的成果,像是我想創造孩子能有更多的動手做做看的體驗,所以我整理了一則摺紙筆記任務、一則積木筆記任務、一則畫圖筆記任務,裡面我會設定一些下次要玩玩看的成果,例如摺出一個恐龍樂園。
而當我進入安排的親子時間時,我會跟孩子討論並選擇主動完成其中一個有趣的遊戲任務成果,這樣的過程,幫助我和孩子都可以更專注地投入在這段時間中,心無旁鶩,因為我們明確知道自己想要挑戰完成什麼新的成果,並且這樣的成果也會讓這段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與收穫。(延伸閱讀:如何從生活小事培養專注力?我的 5 個親子練習技巧經驗談)
目標明確、成果明確,知道自己在這段時間要產出什麼,才有專注的內在誘因。
而且,因為自己對這段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有明確定義,就比較不會被其他任務拉走而分心,像是上述的親子時間成果的設定,就讓我看到這段時間跟工作有同等重要性與價值。通常分心都是在於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以及沒有明確設定有價值、有意思的成果。
3. 固定時間可以是彈性的、分段的,關鍵在於時間品質。
我們在安排專注時間時,常常會想要擁有固定的專注時間,例如早起的兩個小時,晚上回家後的三個小時等等。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是我一個人生活的安排,這樣的專注時間或許還能做到,但有了家庭與小孩後,這樣的專注時間確實有點奢求,而且變動性也很大。
但也因為這樣的機會,讓我慢慢體悟到,所謂「固定專注時間」其實可以是彈性的,關鍵不是哪一段時間要專注,而是每天要固定累積多少專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時間,
任務可以分段推進,更重要的是專注時的時間品質。
例如我很想早上早起專注兩個小時寫文章,但現實的情況是有時候小孩早起了就要陪他,也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小孩早餐與上學,更重要的是有時候逼自己早起反而精神不好,這段時間的產出品質不佳。
反過來說,或許我先比家人早起 30 分鐘就好,但這 30 分鐘就投入在我的文章寫作,幫我完成文章的第一段開場。接著上班的午休時間,我再利用 30 分鐘完成文章的第二段論述。通勤的時候處理前面說的那些準備步驟,這樣晚上回到家,小孩睡著後,我給自己 60 分鐘的時間把文章的論述與結尾完成。
這樣一來,我還是每天固定「累積」兩個小時的專注寫文章時間,只是每一段專注產出一部分的成果,並且利用我更容易掌控、更有精力的幾段專注時間,分段把重要任務完成,這樣的專注時間其實也有很高產出。
而且,比起早起或晚睡的專注時間卻因此精神不好,前面這樣分段的專注時間,反而讓我在這些時間中都是相對有足夠精力處理重要核心任務的狀態,這樣的專注時間也更有品質。
後來我的工作上有更多同時進行的專案任務時,我也發現上述這樣的「分段專注時間」的方法更適合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生活狀態。我們要追求的是每天「固定累積」某個數量的有品質時間在某件重要事情上,並接受我的工作流程就是會被會議與臨時意外干擾的現實。
有了上面三個技巧:
- 1. 專注前,要先完成準備步驟。專注時,要立即進入核心。
- 2. 確認自己在專注時間要產出的成果,才能保持專注。
- 3. 固定時間可以是彈性的、分段的,關鍵在於時間品質。
那麼我們搭配「番茄鐘」來推進分段專注時間的成果,或是搭配「專注音樂」來讓自己專注在重要內容產出上,還是透過「時間追蹤工具」計算自己每天累積的專注時間,有上面三種技巧的搭配,這些專注工具才會真正產生效果。
這就是我幫自己設計專注時間,並且在專注時間可以保持專注力的技巧,提供大家參考,也歡迎回饋討論。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延伸閱讀: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我在 2023 年推出的「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中,從如何寫出有效的防彈筆記出發,觸及工作、生活與自我管理問題,解析如何打造一套執行起來更有成就感,也讓自己更幸福的生產力系統。這是很多時間管理方法很少觸及的一塊,但卻是我們必須具體解決的問題,希望大家會喜歡。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目前正在特惠階段,"限時限量"使用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最低折價優惠)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或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2023 試試看這樣安排專注時間,3 個改變讓時間一到就有專注力)